2月4日精准抄底|2020年2月10日|华西证券首席分析师毛胜专访

2020.02.10
21

23日发布的《华西证券2A股投资策略——提升信心 中线看好》中,华西证券财富管理部首席分析师毛胜为首的策略团队解读了新冠疫情下的市场判断:“本次的市场拐点可能将提前于疫情的拐点,提前见底。”市场阶段性调整结束后有望继续上行,延续慢牛格局。如果疫情能够在短期内见到拐点,社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将有助于整体经济的继续回暖,这样A股下跌反而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买入时间窗口。

回顾23日至27日的市场走势,和毛胜老师在文中的判断高度一致,不仅反弹强劲,而且低吸机会明显。

 

现在,节后第一周的行情已经完结,那么后续的行情将怎样演绎,我们有请毛胜老师为我们解答。

                                             

问:毛老师的《首席热点》在近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请问您近期的选股逻辑是怎样的?

毛胜:我们从20192月起就坚决看好科技股的中长线机会,认为科技股是未来几年、甚至是未来10年的行情主线。科技股主要方向有:5G运用(含云计算、云游戏/视频、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人工智能等)、半导体、消费电子、新能源车、创新药及配套、高端制造、数字货币等,并叠加自主可控主题。所以《首席热点》选股也紧扣上述方向,例如24日早上开盘9:30附近重仓调入了TCL(消费电子)、东睦股份(消费电子+特斯拉)、拓普股份(特斯拉/新能源车)、中国卫星(高端制造)等,并取得良好收益,一周收益接近20%

 

问:节后第一周的行情与您预计的基本一致,请问接下来的市场将怎样运行?

毛胜:春节后第一天市场大跌基本到位,上证指数2685点是非常重要的拐点。最近一周的强劲反弹,反映了市场对疫情将逐步得到控制和经济中期逐渐恢复的良好预期,这再次证明市场拐点总是提前于基本面的拐点,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从29日早上公布的28日疫情各项数据看,新增数据都在下降,可能表明疫情的拐点已经出现,这算一个利好。至于有人担心返工潮会造成疫情大规模反弹,我们认为概率较小,因为之前采取的封城、隔离、普及口罩、减少外出等措施和网络有关自我保护知识的传递,以及14天的潜伏期逐渐过去,今后疫情的传播性将远远小于春节前。所以只要病毒没有变异,这个不必太担心。

由于短期获利盘较多,同时上证指数面临10日均线和年线的压力,在2915-2950点附近可能会有阻力,主板指数届时存在震荡或回调可能。另外,创业板指数已创新高,由于它有较强的科技股属性,继续上行的概率更大,阻力位可能在2100-2150点附近。

后续市场会更多关注一季度经济受影响的程度,而同时央行降息等对冲措施出台概率较大,关注市场对此的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问:上周与疫情相关的医药股近期表现强劲,那么医药板块还有机会吗?

毛胜:要注意医药板块的拐点可能与疫情拐点相对应,既然疫情可能已出现拐点,那么医药股炒作的高峰期可能将结束。注意那些质地较差、属于蹭热度的医药股的回落风险。中长期相对看好创新药及配套、高端医疗设备、医疗、血液制品、医药商业连锁等细分龙头,但由于上述原因,短期可能风口接近尾声了。

 

问:除了医药板块,哪些行业或板块还值得关注?

毛胜:短期市场最热的板块已转向云计算(含服务器、IDC、存储)、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在线教育、远程医疗、云游戏/视频等,这与疫情带来的新生活场景、业务场景、消费场景、以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需求增加有关。这些本来就是未来5G运用的主要方向,中线看好,现在相当于有了一个催化剂,因此短期也看好。

另外最新异动的板块是数字货币,主要与25日美联储理事表示由于美元的重要地位,已开始研究数字货币可行性的消息有关。该板块股价整体涨幅不大,中线可能蕴含机会。

其他可以关注的板块有:太空互联网、半导体、特斯拉等。

另外提示一下,消费电子部分细分领域可能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春节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超50%),启动时间可能会延后。

 

 

问:最后一个问题,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应该怎样操作?需要注意什么?

毛胜:我们判断今后很长时间可能都是结构性行情,科技股可能是长期主线,因此建议首先选好行业板块,可以参考我们前面讲的一些方向,并选择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其次,普通投资者如果对选股有困难的,建议关注科技类的ETF,例如半导体、计算机、科技、新能源车等ETF。当然,喜欢做热点和短线的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关注我们的《首席热点》等证券投资咨询产品。

 

 

毛胜老师作为《首席热点》的操刀者,在近期的行情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image.png

 

专家简介

毛胜:EMBA,华西证券财富管理部首席分析师,20年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经历 ,投资策略和个股组合经验丰富。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百姓财经》、成都电视台、路透社、美联社 、彭博社等财经媒体特邀嘉宾和评论员 。现负责《首席热点》等证券投资咨询产品,并指导策略团队。

 

风险提示

本文内容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内容所提及的市场判断、荐股等建议仅供参考,不能确保获得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本文内容所提及统计数据仅作展示使用。投资者应在充分考虑自己所能承受之风险前提下,自主、谨慎地做出投资决定,一切投资风险自担。我司力求本文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因使用本文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