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张晓玲
宋卫平,这个金光闪闪的名字,是房地产行业产品力的象征,也是资本下注的底气。
创业不到三年,顶着宋卫平光环的蓝绿双城,正在操盘者、实控人曹舟南的带领下,快马加鞭冲击上市。
从2018年11月至今,蓝绿引入多方战投,快速扩张规模,并将大量老绿城人收至麾下,变成合伙人,创造性地成为一家以“共建”为生的服务企业。
蓝绿双城的存在,证明了有能力、有口碑的开发运营团队,即使离开绿城,不在大公司,也能走出自己独特的路来。
而在诸多的物业公司、商管公司,以及绿城管理、中原建业这类轻资产的代建公司成功上市的大潮中,蓝绿双城也迎来了自己的机会。
变轻的蓝绿
蓝绿双城由原绿城中国董事局主席宋卫平、行政总裁曹舟南创立,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正契合了宋卫平的天蝎月。“蓝绿双城”四字也是宋卫平所起,出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从诞生之日起,蓝绿的目标就非常明确,计划在几年内上市。
不到三年的时间,蓝绿双城发生多次股权变更,从最初的2名股东增加至8名再减至7名,通过资本的加持,支撑业务的扩张。
5月30日,蓝绿双城股权再次频繁腾挪,多个自然人、合伙企业的持股发生变动。这之后,曹舟南通过其100%控股的杭州澄讯科技,持有蓝绿双城41.37%的股权,仍为实际控股人;杭州绿合则以28.76%的持股,成为第二大股东。
杭州绿合是多个老绿城人的合伙持股平台。目前22位股东中,无论是马佩儒、俞飞武、冯鑫强、蒋玉奇、张玲波,还是孔景玲、余海涛、顾建明等高管,均出自绿城。
最新的股权结构显示,孔景玲持股比例上升至11.41%,目前为杭州绿合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最终受益人。新增股东中,余海涛和顾建明持股比例均为10.38%,仅次于孔景玲,张玲波持股比例降到9.34%,为第四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在蓝绿创立之时,宋卫平还是绿城持股10%以上的股东,他并没有在蓝绿双城持有股份。后来也没有再加入。知情人士说,老宋现在的精力更放在了蓝城的小镇业务上。
观察人士指出,蓝绿最近的股权腾挪是在为上市做准备,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在股权结构中均有体现。
创立之初,曹舟南心中的上市时间表是4年。
而支撑蓝绿快速上市的,是其偏轻的运营模式,所谓“共建”。从绿城、蓝城、到蓝绿双城,这些打上了宋卫平烙印的公司,变得越来越轻。
作为老宋的得意门生,曹舟南早有了蓝绿双城的构想,在绿城代建的基础上,他首次提出了“共建”模式,即以小股操盘、融资共建、合作共建、委托共建等为主,将业主、投资人、事业合伙人、战略合作方联到一起,成为聚焦轻资产的现代服务企业。
在公司治理上,曹舟南推行“合伙人模式”,并实行首席负责的管理制度,吸引了大量老绿城人加入。
借着宋卫平、曹舟南团队的名声,共建模式的魔力显而易见。创立两年后,蓝绿双城已在40余城市落地项目超过60个、产业基地3个,规划总建筑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米,预估可售货值超过1500亿。
据曹舟南介绍,未来,蓝绿双城拟形成三个板块:开发服务(科技集团)、生活服务(服务集团)、城市服务(城市集团);其中,开发服务+生活服务会合并作为上市的重点。
据悉,蓝绿双城的架构调整从去年年底前就已经在做统筹,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但对于具体的上市时间,曹舟南则表示并不着急,“今年肯定上不了”。
管理的红利
与宋卫平“通过眼神就可以交流”的曹舟南,带领老绿城人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这与他之前在绿城酝酿的事业合伙人制度失败有关。
正是这次失败,成为他二次创业的导火索。
蓝绿双城的故事,本质上是一群职业经理人的合伙创业故事,也是人力、知识资本在中国凸显的注脚。
上一个演绎类似故事的,是万宝之争,其本质,不过是资本与人力之争,资本过剩的时代,大股东和管理层、员工,哪个更重要?
这也是去年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提出,房地产已进入到管理红利时代的深层语境。而管理红利一词,已经被行业广泛接受,从民营大额碧桂园到央企巨头中海,都把这个词挂在了嘴边。
正如曹舟南所说,房地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头部房企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而随着房地产资本化运作成为主流,投资与开发加速分离,基于此,蓝绿双城提出了“共建互联”模式。
这模式的核心是人,是管理,是品牌IP输出。
曹舟南也不是第一个提出事业合伙人制的人,第一个提出并实践的,是万科。如今,万科合伙人平安盈安合伙,持有万科超过5%的股份,位列第二大股东。
蓝绿双城的故事,也为从大公司出走的职业经理人们,提供了参考的样本。
早在2011年,万科原执行副总裁刘爱明辞职,加入重庆协信控股集团,担任CEO 一职。但终因不适应离开了。
2015年,刘爱明创立“中城新产业”,吸引了万科等入股,另辟蹊径打造产业生态。
日前,中城新产业已与华润置地达成合作,共同成立润城新产业,专注产业园区运营,润城的股权结构,也是有合伙人的意味的。
另一位自带光环的明星职业经理人陈凯,先后出任阳光城、中南置地总裁职务,去年他加入深圳卓越,最近卓越的激进拿地,就被认为与陈凯有关。
此外,2019年初从华润置地辞职的吴向东,带着上百人团队来到华夏幸福,呆了两年后,也选择离开,另辟天地。
市场传闻,吴向东将带着他的团队加盟深圳瑞鹏集团,但吴本人与鹏瑞皆未回应。
外界猜测,陈凯和他的团队,与卓越老板李华应该达成了某种合作协议,而这种协议,绝不仅仅是拿一份薪水那么简单;吴向东,也更可能选择与大资本合作,搭建自己的平台。
无论是曹舟南、陈凯还是吴向东,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成熟团队,在房地产下行+转型的周期里,都是巨大的价值所在,传统的职业经理人、打工者身份已吸引不了他们。
未来,蓝绿双城的共建互联、轻资产、合伙人模式,也许会有更多的跟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