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停了几个月的外资私募江湖,又波浪凛冽起来。
11月15日,海外顶尖对冲基金桥水投资在中国展开新一轮募资。渠道信息显示,此轮桥水投资的新产品计划募集至少30亿元。
此前,桥水已经跻身同行规模的前列,这一轮“吸金”结束后,桥水有望直接冲击在华外资私募机构的“江湖老大”宝座。
在2021年的尾声,桥水绑定头部代销渠道发力募资,更深层次的市场逻辑是什么?
顶尖大鳄的国内舞台
据基金业协会的登记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合计数量33家。
桥水、德劭、元盛等海外顶尖对冲机构都已在国内展业。这还未算上已经转投公募的贝莱德、富达等大鳄机构。
某种程度上,国内外资私募的江湖里的好手,已是国际顶尖水平。
纵观外资的资管机构在华展业的历史,堪称一波三折、螺旋式发展。
本世纪初,首批一线外资机构入场,它们与本土股东合资打造合资公募机构,诞生了诸如上投摩根、工银瑞信、国海富兰克林等一批知名的合资机构。
此后,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更多的外资资管机构以独资形式打造在华私募机。2017年1月富达基金最先“撞线”之后,批量的外资公募、外资养老、乃至外资对冲基金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近五年来,海外母公司有“公募基因”的外资资管,更清盘了在华私募产品,转身备战全资外资公募的业务,典型代表是贝莱德和富达。
强势入局的桥水
但桥水则安心在外资私募的身份上发展,这可能和它股东的对冲基金定位有关。
在海外对冲基金并不需要服务广大客户,因此多数以私募形式延揽客户,在中国,桥水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
它近几年持续在中国展开私募资产业务,并紧密合作(“绑定”)了中信证券、平安银行等代销能力显著的渠道。
资事堂发现,桥水投资是在2016年在中国成立全资子公司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简称,桥水中国)的。
2018年6月,桥水中国登记为证券私募管理人。
2018年10月9日和2020年9月28日,桥水中国面向中国投资者推出两只全天候增强型基金。
2021年三季度,桥水中国规模明显增加,晋升行业“第一梯队”(见下图)。 此前,量化巨头元胜投资(母公司为Winton元盛基金)、德卲投资(母公司为DE.SHAW基金),以及瑞银资管的规模区间为20-50亿元,领先于其他外资私募。
最新数据显示,桥水基金在三季度末规模扩至20-50亿元区间。来自渠道的消息,桥水的最新规模或超过25亿元人民币。
有望挑战行业第一
而最新消息显示,本周起桥水投资通过平安银行、中信证券、好买财富等代销渠道,向高净值客户再次募资。
一些渠道信息显示,桥水投资此次计划的募资在30亿元左右,起投门槛比前两次产品发行略有降低。
若桥水此次募资完成计划目标,有望成为第一个突破50亿受托规模的外资私募。
桥水团队曝光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1993年就有第一批中国客户投资桥水的基金,2010年桥水管理中国客户资产超过10亿美元规模。
但上述规模,均属于客户在海外购买桥水产品的规模。
2018年桥水在中国正式开设私募后,开启真正的在岸受托投资。
据中基协数据,桥水投资在中国的团队人数总计29人,半数来自桥水美国总部,另一半是中国本土人才。其中,投研负责人为Joanna Sun Alpert。资料显示,Joanna Sun Alpert(孙悦)是一位桥水投资的女性合伙人,2005年加入该机构,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曾就职于世界银行、麦肯锡咨询。她所统筹的投资流程中有三大内容,即投资研究并生成投资目标仓位、构建投资组合单元、交易指令下达和执行。
桥水中国持仓不投个股
据悉,桥水在中国市场运作的全天候增强型策略,是一种多资产混合型策略,投资标的为中国股票、中国国债,以及在中国交易的大宗商品及其衍生品。
虽然桥水的私募产品运作已有三年时间,但在上市公公司前十大股东、公司调研记录中从未有其身影。
相关资料显示,桥水的权益资产持仓不涉及个股与行业ETF。交易执行的是一篮子股票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中概股指数按一定比例组成股票资产头寸。
实际上,桥水通过主动管理策略,捕捉股票、债券和商品市场中由于宏观定价错位而产生的市场拐点。
换言之,桥水针对中国资产进行全天候的轮动配置,考虑到不同经济环境对不同资产有可预期的影响,并叠加主动管理,看重中国超额收益空间,进一步提高整个组合的回报率。
另据了解,桥水的全天候模型自2002年起在中国市场进行模拟盘测试,2003年起开始将阿尔法策略应用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