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决定8月24日启动核污水排海引起轩然大波,国际社会强烈批评反对,中韩多地掀起抢盐潮。
据多家媒体报道,上海、杭州、扬州、福州、海口等地均有超市的食盐被抢购一空。而在更加依赖海盐的韩国,民众恐慌性购买叠加极端天气影响食盐产量,早在6月盐价已暴涨3成。
日本“排污入海”是否危机中国的食用盐市场和产业?所谓“碘盐防辐射”的说法是否可信?华尔街见闻总结盐业数据、观点和医疗卫生系统的评论发现,业内认为,日本释放核污水对国内食盐基本没有影响,无论是行业数据,还是医疗界最近发声都认为,加碘食盐无法抵御核辐射,囤积食盐毫无必要。
海盐占中国食盐产品10% 井矿盐和湖盐生产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
我国的食用盐主要分为三种:井矿盐、湖盐和海盐。
井矿盐是以石盐或地下天然卤水为原料制成的盐,主要产区在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江苏、河南和江西等地。湖盐是从盐湖中采掘的盐或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制成的盐,主要产区在青海、新疆、内蒙古和甘肃等地。海盐是将海水引入盐田,经过日晒、蒸发、结晶而成制成的盐,主要产区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等地。
据中国盐行业唯一的央企中国盐业集团(“中盐”)本周四晚间公告,中国对食盐实行定点生产管理,目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
中国盐业协会会长王小青指出,中国生产的食用盐,使用原料有海盐、井矿盐还有湖盐,其构成比例分别为22%、61%、17%。
国内食盐产大于销 没必要囤积
目前国内食盐行业处于产大于销状态。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原盐累计产量达到了4986.4万吨,用于食用的食盐每年消耗量在700万吨左右,仅湖盐、井盐的产量就足够满足全国食用盐的需求。从产销情况来看,没有必要囤积食盐。
据观研天下数据中心,2020年,中国国食盐表观需求量为1154.9万吨,较上年同比下降1.3%;2021年我国食盐表观需求量为1167.5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1.1%。
而国内生产企业中,仅中盐一家的年产能就超过1000万吨,其中井矿盐占比95%、湖盐占比4%,海盐仅占1%。除了这些数据,中盐本周四公告还指出,中盐是“世界最大的食盐生产企业”,“在全国完善的产销企业布局,食盐储备供应充足。”
王小青认为,对于韩国民众囤盐的做法,不建议仿效。其指出,在进出口方面,中国是大进小出,进口的多一些,出口的少一些,而且进口的原料盐主要是用在工业上作为化学原料。中国食用盐产量能够满足需求。
中盐周四声明承认,部分区域市场发生食盐抢购,电商和部分商业超市渠道都有短时缺货现象。中盐表示,在加班加点生产、配送,全力保障市场供应。该公司呼吁社会各界理性消费食盐,不要盲目抢购。
碘盐不能防辐射
碘元素防止辐射的机制是通过摄入“稳定碘”来增加人体甲状腺内碘元素的饱和度,避免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从而避免放射性碘对甲状腺带来的危害。而食用碘盐并不能预防核辐射。
今年1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TO)发布了“辐射和核紧急情况的建议药物储备清单”,清单指出,“稳定碘”,用于防止和减少甲状腺暴露于放射性碘。”世界卫生组织在“碘甲状腺阻滞-规划和应对放射性和核突发事件指南”中推荐成人(>12岁)“稳定碘”单次剂量为100mg。
嘉会医疗核医学科医生黄喆慜对界面新闻表示:“我国的含碘盐碘含量大概每公斤30毫克,碘片里的碘含量每片100毫克。如果要达到防辐射的剂量,人体一次性要摄入大概3公斤的碘盐。但如此一来,食盐摄入量远远超过人体承受范围,所以囤盐防辐射完全没有必要,也达不到防辐射目的。”
江苏疾控中心(CDC)本周五指出,江苏省居民食用的碘盐中碘含量平均为25mg/公斤,正常成人需要一次性摄入碘盐4kg也就是4公斤,才能达到WHO推荐的“稳定碘”单次摄入剂量100mg,这远远超出我国每日食盐推荐摄入量(每人每天以克计算,而不是公斤),而且一次性摄入4公斤也是不可能的。
同时,过量的食盐摄入会增加心脏和肾脏负荷,造成高血压等疾病发生,过量的碘摄入也会扰乱甲状腺正常功能。
江苏CDC认为,每日食用碘盐应适量,建议碘盐随买随用,无需大量囤积碘盐。
2017年实施盐改 放开产品价格 允许企业经营自有品牌 促进市场竞争
1996 年,国务院出台《食盐专营办法》规定我国食盐销售严格执行国家专营制度,此后食盐的销售严格受专营制度管控,我国食用盐市场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2016 年 4 月 22 日,国务院实施了《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改方案”),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各省级批发企业可以开展跨省经营,同时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
盐改方案要求“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确保企业数量只减不增”,同时要求推动盐业企业做优做强,鼓励食盐生产、批发企业兼并重组。
盐改的实施为国内食盐行业及业内各企业发展带来了显著影响,主要取消了食盐产销区域限制,允许省级食盐批发企业、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开展跨省自主经营,此外促使食盐销售定价更趋市场化。
盐改之前,食盐的品质保证依靠国家信用背书,消费者对食盐的品牌认知度很低,盐改后制盐企业可以用自有品牌开展经营。
安信证券认为,盐改有效提升了中国市场食盐品种的丰富度以及市场竞争活力,对行业健康发展提供积极助力。其援引商务部数据称,盐改后,我国食盐零售价格明显上行,行业内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提高。
国内制盐企业多、规模小、尚无强大品牌 盐改后产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目前全国注册制盐企业约290家,其中,食盐定点生产企业131家(含多品种食盐定点生产企业36家),平均产能30多万吨。我国盐业企业具有数量多、规模小、分布零散、实力整体较弱的特点,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CR4小于40%,处于自由竞争的市场态势,尚未有寡头企业形成。
目前食盐行业较被消费者所熟知的企业包括鲁银投资、苏盐井神、云南能投等。2021年鲁银投资食盐产品市场占比为11.74%,苏盐井神食盐产品市场占比为9.4%,云南能投食盐产品市场占比为2.69%。
观研报告网的中国食盐业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自主且强大的食盐品牌尚未出现,这种形势对所有盐企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随着鲁银投资、苏盐井神、云南能投等盐企加大研发、技改的投入,越来越多优质盐产品将涌现,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安信证券还指出,除盐改外,发改委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也对国内盐行业企业生产装臵及产能提出了一定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国盐产业集中度有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