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了,跌了,
今天恒生科技指数跌了4%,恒生指数跌了2.2%。
连带着A股也跟着颓了,三大指数收盘都跌了将近1%。
不过看评论,大家对突如其来的大跌似乎并不担心:你敢跌,我就敢补,如果不跌,那就这样吧!
也是,多重利好共振下,11月港股集体暴涨,恒生指数大涨26.62%,这是2000年以来恒指涨幅最大的一个月。
即使从1964年成立以来算,这个涨幅也能排第8!
如果把12月的涨幅也算进去的话,恒指的涨幅更是能达到惊人的32.52%,领跑全球主要市场。
一根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如此暴涨之下,大家自然不应该对港股再绝望。
不过,大涨后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港股还能追吗?
01
为什么涨?
先说说港股为什么涨,主要是这4个原因:
(1)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
港股是一个离岸市场,涨跌也主要受美元流动性的影响。
大部分时间里,美元跌,港股就涨;美元涨,港股就跌。
比如前几个月的大跌,港股最低跌到14600点,比3月份的低点(18200)还低了20%。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美联储持续暴力加息,把包括港股在内的全球股市都拉下了水。
所以,11月以来,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的预期越来越强烈,美元指数是一路下跌,从113跌到了105,港股也应声而起,从14500点涨回到了20000点。
(2)国内基本面好转,外资又回来了
这个就不用展开说了,放开后,市场最大的预期就是“经济复苏”。
在这个预期带动下,地产涨了,消费涨了,连带着外资也开始重新抄底中国资产了。
11月以来,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Co.)净增持了189亿港股,瑞银(UBS)增持了144亿港股。
再对比下2021年2月到今年10月的数据,
摩根大通累积减持了378亿港股,瑞银累积减持了274亿港股...
一个多月就把过去2年抛售筹码的一半接回来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曾经用脚投票的外资又回来了~
(3)互联网业绩拐点
这就要说到三季报了,降本增效后,互联网公司业绩明显改善。
三季度,腾讯业绩增速转正,拼多多、快手、美团的业绩也超出了市场预期,以至于机构对互联网三季报的总结是“多数公司业绩超预期,复苏拐点逐步明晰”。
(4)跌的多了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前几天,懒猫还写过,这一波恒生科技指数最大跌幅是75%,现在虽然反弹了50%+,但回到最高点还需要再涨164%。
恒生指数也一样,
下跌前,恒生指数是从31183的高点跌下来的,最低跌到14597,足足跌了53%。
现在虽然反弹到了19464,但离最高点还有60%的距离。
02
现在走到哪了?
(1)估值
既然美元流动性是决定港股涨跌的重要因素,那我们看下恒生指数相对于美债的“风险溢价率”。
1)8.56%是一个机会点,几次大的底部,恒生指数相对美债的风险溢价率都超过了8.56%。
2)今年3月15日和10月底,恒生指数相对美债的风险溢价率也都超过了9%,这才有了随之而来的两波大行情。
看百分位图更明显,就是圈出来的那2个尖点,一个是3月15日,一个是10月底,百分位都在90%以上,绝对的低估。
3)至于现在,恒生指数相对美债的风险溢价率是6.71%,已经远离了机会点,历史平均值附近。
从估值上来说,在当前美债收益率水平下,恒生指数的估值性价比其实已经没那么高了。
但也没那么悲观,
和自身对比,看PE估值的话,恒生指数的PE只有9.73倍,还在机会值附近。
而且恒指的PE百分位也只有32.64%,估值比历史上2/3的时候都低。
(2)持仓成本线
再看大家的成本线,
前几天懒猫搞过一个调查:看看大家的持仓成本线是多少。
恒生科技指数的持仓成本线在5500点附近,换算成时间也就是今年年初的时候。
对应到恒生指数上,今年年初,恒生指数的点位在24000点附近,恒指离强抛压(保本出的位置)仍有一定距离。
03
最后提炼下要点:
(1)港股是一个离岸市场,基本面跟着国内走,流动性跟着美元走,在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和国内经济复苏的双重利好下,11月以来出现了报复性上涨。
与此同时,持续流出的外资也回来了,一个多月就把过去2年抛售筹码的一半接回来了。
(2)大涨后,港股的估值修复行情其实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从风险溢价的角度来看,恒指相对美债的“风险溢价率”已经回到历史平均水平附近,股债性价比没那么高了。
(3)但和自身纵向对比,港股的估值水平仍然算不得高,还有吸引力。而且离大部分人的成本线也还有一定距离,这个位置可能有止盈盘,但抛压应该没那么大。
本文作者:懒猫,来源:懒猫的丰收日,原文标题:《大涨33%后,港股还能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