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多年房地产(有)很多疯子,看重的是量的比拼、速度的比拼,只管做大,去贷款、借钱,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企业赚了多少钱,简直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程度。”
前几天,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在一场业内论坛上语惊四座,这番话戳中了这轮房地产资金困局的本质:高杠杆发展。但也有一批地产商,没有选择成为“疯子”,现在,轮到他们上场了。
在内地很多地产商陷入流动性困境,不得不将自己的资产摆上货架时,太古地产这家“Old Money”家族企业,却在逆市加码投资了。
8月8日,太古地产宣布进军深圳市场,将开设一家“居舍系列”品牌的全新高尚酒店;随后,又和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携手打造具有影响力及示范性的商业项目。
可以期待,在商业项目密集,却没有像万象城这样重奢商城坐镇的福田CBD,也将会有自己的太古汇或太古里了。
太古地产在深圳的投资,仅是其全新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在今年3月,太古地产宣布,未来十年会投资超过1000亿港元,在亚洲投资新项目。其中,一半资金会在中国内地,用于发展太古汇和太古里;超300亿港元会用在香港的住宅物业项目上;其余部分则用于投资东南亚市场。
3月初,太古地产还在西安和当地国企西安城桓文投合作,拿下了一个旧改项目,将在西安建设其在内地的第四座太古里。项目预计投资100亿元,其中太古地产持股70%。
加上此前太古地产计划在广州市荔湾区打造珠江太古商业项目,以及近期在深圳的相关规划,未来一至五年里,包括上海张园、北京朝阳区,太古地产都会陆续落子新项目。
很明显,太古地产已然进入投资加速期。在眼下楼市、消费信心低迷,过去在内地慢行二十余载的太古地产,却能逆流而上,大显身手了。
在8月11日的业绩会上,太古地产主席白德利表示,对内地长期投资前景保持信心。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对于香港有重大的策略意义,大湾区也将会是太古地产未来投资的重点。
从半年报来看,主要为经营性业务的太古地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大环境影响,总体营收66.98亿港元,同比下跌26.14%。不过办公楼租金、零售物业租金的收入下滑程度不大,分别为30.39亿港币(同比跌1.17%)、27.81亿港元。住宅租金收入下滑程度较高,上半年为1.83亿港元,同比下滑25.91%。
但中国内地零售强劲,支撑和平滑了太古地产的业绩。一季度中国内地零售市场表现较好,以及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西区正式营运,都部分抵消了疫情对太古地产的冲击。
包括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上海兴业太古汇、上海恒隆广场以及北京颐堤港在内的多个项目,虽然在上半年销售额下滑比例同比均超20%,但最终,太古地产上半年中国内地投资物业租金收入17.84亿港元,同比增加3%。
太古地产行政总裁彭国邦表示,自上海和北京相关措施解除以来,太古地产看到了消费的稳步复苏,并认为下半年将继续。
尤其是太古地产在内地项目主要是零售项目,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彭国邦表示,长远来说,太古地产对有良好地理位置、高质量项目的前景充满信心。
在太古地产管理层看来,疫情对市场的影响终将消去,复苏会成为主基调。
过去多年,长江实业、太古、恒隆、新鸿基、恒基兆业、新世界等港资老牌地产商,常常被认为是步伐缓慢的代表,在一众闽系、粤系开发商纷纷加大杠杆高周转时,他们恪守着40%左右的净负债率,不在乎销售排名,更多着力在经营性物业的开发和运营。
这些老牌港资地产商开发的很多项目,往往成为当地城市的地标。比如太古地产的太古汇/太古里、恒隆地产的恒隆广场、新世界的K11、瑞安的新天地系列等。
而现在,当高杠杆高周转成为开发商的噩梦,这些港资地产商的韧性和价值,才越发凸显。
太古地产的逆市投资,和此前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闪现”广州土拍市场,近期又意图接手恒大香港中心的动作类似。这群“Old Money”对于市场总有自己独在的判断。当市场恐慌之时,一些好的资产可能也到了更合适的价格。
正如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龙湖董事长吴亚军的判断,当行业最黯淡的时候,应该向着光明看。眼下,也许也是机会高于风险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