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惠如 编辑|罗丽娟
开源600余天后,欧拉被捐赠给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11月9日,在2021年操作系统产业峰会上,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宣布,华为将欧拉开源操作系统代码、品牌商标、社区基础设施等相关资产,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汇聚更多产业力量,以更快的速度建设更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
同时,华为承诺欧拉不做商业发行版。将助力商业伙伴,加速市场推广。
欧拉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是企业级Linux操作系统平台。2019年,华为鲲鹏战略发布之时,为了支持鲲鹏的发展,华为就已经明确了欧拉操作系统的开源策略。2019年12月31日,欧拉正式开源。
“之前,欧拉开源社区是由华为主导,捐赠之后就变为产业主导。”华为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在峰会之后的交流环节表示,作为发起者,华为会继续从技术创新、生态构建、商业推广、开源建设、人才发展等方面持续投入和推动欧拉发展。
今年9月,全新欧拉创新版上线,面向服务器、云、边缘计算、嵌入式设备。
“我们内部有一个铸魂工程,就是通过欧拉和鸿蒙,打造覆盖所有场景的操作系统,全部开源,让产业界参与进来,把它们做得更好,适配更多场景。”欧拉创新版发布的前一天,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徐直军曾透露,华为未来将打造两个操作系统,一个是鸿蒙操作系统,一个是欧拉操作系统,两者都开源。
峰会上,华为还宣布了在人才、生态系统方面的最新进展——发布“欧拉人才发展加速计划”,围绕操作系统方向,从智能基座首批落地的72所高校向应用本科进一步深化,旨在鼓励更多高校师生加入欧拉生态,全面加速欧拉全栈人才发展。该加速计划将在三年内覆盖500所高校,培养百万欧拉人才,共同夯实操作系统人才根基。
此外,华为联合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京全国6大城市、协同8家操作系统伙伴共同启动首批“欧拉生态创新中心”,进一步深化欧拉生态的全国布局。
华为为何要将欧拉捐赠?捐赠之后是否会持续投入?大成本的投入如何回收?鸿蒙与欧拉如何协同?会后,针对这些问题,华为公司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欧拉开源社区理事长、华为基础软件副总裁江大勇等人一一作出了答复。
以下为对话主要内容(经全天候科技编辑整理):
为何要捐赠?
问:欧拉捐赠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技术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江大勇:我们这次转赠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第一是欧拉的品牌,它包含了一些子品牌和一些开源商标。第二个是基础设施,因为仅仅有代码是不够的,一定是这里面支持它的基础设施,也包括相关的内容。第三个是我们在社区里原创的代码,包括我们对其他开源做的相应包,在社区经过华为合作伙伴们一起做的相关验证适配,在多样性算力下支持更多的包。所以我们支持的捐赠是整个开源项目完整的内容。
问:欧拉之前已经开源了,为什么还要捐赠,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邓泰华:过去我们是以企业主导的方式开源。2019年年底,欧拉正式开源,接近两年时间,开源社区整个的进展是非常好的,但是这种模式是企业主导的开源模式,包括代码、品牌、基础设施都是华为从企业角度主导的。
所以我们也是结合目前国内整个产业的发展,秉持开放原则把它捐赠出来。我们认为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发扬开源的精神,我们希望更多的伙伴都能够基于欧拉来参与。
这个开源社区原来是属于华为的资产,捐赠出来后所有权是社会共同拥有。从原来企业主导变成产业主导,我们认为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欧拉开源生态的构建,我们相信捐赠之后一定会得到产业更多的支持。
捐赠后如何回收投入?
问:捐献了欧拉之后,华为会不会对生态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邓泰华:欧拉捐赠之后,华为仍然会作为开源生态的重要一员,我们会持续保持甚至加大在各个方面的投入。
然后,从华为自身来讲,技术上我们内核的研发会持续,创新成果也会持续的开源到欧拉社区。从生态的构建、市场的协同、人才的培养等各个方面,我们都会持续保持。
我们希望借助欧拉开源体系的建设,借助这个生态迁移,把它做成标杆,以此带动国内基础软件人才发展、能力建设,以及开源体系能力建设,而不是局限于欧拉生态本身。用几年时间培养国内应用技术人才,从而带动基础技术人才发展。
问: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后,华为未来以何种方式来回收?
邓泰华:华为作为一个企业,本身要考虑做任何投入要有商业逻辑,但是在这个事情上我们思考有两点。
首先,我们支持,并希望和国内相关行业组织一起把中国的基础软件能力、开源的能力构建起来,华为本身就是受益者。我们帮助国家一起构建根技术、根社区,也是解决华为未来能不能保持竞争力的基础,如果中国没有这个技术,华为就没有基础。
第二,因为我们在ICT全产业都有产品的投资,所以从长远来看,现在构建的这个生态发展起来后,我们也是受益者,从这个逻辑考虑,我们会持续加大投入。这就是为什么在操作系统投入上,我们自己不做商业发行版,我们商业发行版的定位是支持伙伴。我们希望从更大的产业逻辑来支持这个事情,而不是就聚焦商业变现上。
如何面对激烈竞争?
问:在合作伙伴上未来会重点选择哪些作为优先合作伙伴?
邓泰华: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欧拉作为商业发行版的,另外一类是应用软件,基于欧拉做上市应用的。我们希望全产业链尽可能多的基于欧拉这个操作系统来开发。
希望基于欧拉不是简单的跑在这个系统上,而是垂直的在应用系统再结合算力的硬件能做性能优化,我们希望欧拉为应用软件客户提供更好的性能,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带来更多的价值,这是面向应用伙伴。
问:如果要拓展欧拉的生态,接下来是否计划跟一些头部的服务器厂商合作?
邓泰华:操作系统下面的硬件既有X86、也有鲲鹏、也有飞腾。所以欧拉开源社区开放给基金会南北向都是开放的,我们也支持并且鼓励所有做服务器的芯片厂家和做硬件的厂家都基于操作系统作相应的优化。目前,国内主流的芯片厂家都已经加入欧拉社区了,我们了解到,国际上的芯片企业也有这个意向,目前正在做一些前期的接触。
江大勇:欧拉社区建立面向全球的开源项目,我们的理念是共建、共享、共助,加入的企业有300家,有很多的代码和相关的贡献者,使用者已经超过25万,覆盖50多个国家1000多个城市。所以,我们非常欢迎更多的伙伴进来,共同掌握技术和社区服务。
问:操作系统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欧拉未来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去做差异化竞争?
邓泰华:从去年开始,欧拉操作系统开源主要面向服务器领域。今年9月我们正式发布新欧拉,定位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全场景操作系统,也是基于这个定位捐赠出来。
目前,国际上应用比较广范的服务器操作系统,都是纵向领域的。整个产业的现状是不同的领域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形成了各自的操作系统。领军企业构建了各自领域的操作系统,但操作系统相互之间的生态是没有打通的。
欧拉和鸿蒙的定位就是做全场景,把场景打通,用一套操作系统架构、一个操作系统生态、一个操作系统体系来覆盖原来所有的垂直场景。鸿蒙解决了所有的智能终端,含智能手机、含物联网、工业终端,智能终端通过鸿蒙一套操作系统就能全部覆盖。欧拉面向的是所有数字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所以未来的数字社会应该是端、边、云全场景协同的,一个应用开发,多场景都能够适配。
存量的生态既有优势也是包袱,革自己的命总是相对困难的,现有的生态是不同的领军企业构建的各自生态,相互是公司之间的合作。我们的竞争力和内核是面向未来,进一步把端侧和设备侧打通,让这两个最大化的共享。
如何与鸿蒙协同?
问:欧拉和鸿蒙实现了共享,将来这两个操作系统怎么协同作用?
邓泰华:可靠性强、确定强,适配网络算力规模更大化,可扩展性,这是欧拉作为数字基础设施操作系统的特点。鸿蒙强调更好的交互性、更灵活。欧拉和鸿蒙将生态打通最有价值的场景是工业场景。因为工业场景就是工业的设备和工业的终端,这中间的界面不是很清晰。
比如,鸿蒙可以是搭载在各种水表、电表等物联网的终端上,欧拉是搭载在机床控制包括边缘计算的核磁挑战上,我们首先是内核技术共享,这样使得上层应用欧拉和鸿蒙迁移的时候应用的改动能够做到最小化。
一些内核的组件包括鸿蒙的分布式软总线能力移植到欧拉,这样利用分布式软总线,欧拉可以识别鸿蒙的设备,通过软总线来连接。基于鸿蒙的终端就可以自动识别自动连接欧拉,对于做商业发行版的企业来说,同时做欧拉的商业发行版和鸿蒙的商业发行版,就能够提供一体化的方案。通过欧拉和鸿蒙打通,有助于合作伙伴面向工业场景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整个方案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