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情绪较为冷淡的当下,更多券商却选择了“逆势补血”。
9月29日,国联证券(601456.SH)宣布启动新一轮增发方案,拟发行不超过6亿股A股股份来实现不超过70亿元的再融资,并用于扩大融资融券、固定收益、权益及衍生品等资本中介及交易业务规模。
这是继国联证券2021年9月刚刚完成50.90亿元再融资后的掀起的又一大规模融资行动,若此次再融资顺利实施,则意味着国联证券在两年内的累计再融资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量级。
国联证券表示,此次发行将有助于巩固行业地位和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各项业务的发展奠定基础,并利用杠杆效应进一步带动债权融资和总资产规模的扩张。
有接近国联证券人士表示,该公司持续不断的融资动作,与2019年以来葛小波等中信证券(600030.SH)前团队的上阵力推有关,其寄望通过再融资、并购等运作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证券板块受到市场影响较大的当下开展再融资,并不利于增发股份的定价估值,还容易加剧老股东的权益稀释;也有分析认为,如此市场状况下逆市实施再融资,有可能为下一阶段的市场复苏预期筹备弹药,而今年以来已有中金公司(601995.SH)、中原证券(601375.SH)等多家券商启动了配股、增发等再融资运作。
再融资或超百亿
据国联证券的发行预案,此次增发预计不超过6亿股,募集资金则不超过70亿元。
若按顶格发行测算,国联证券要达到这一募资规模的前提,是保证其增发股价不低于11.67元/股,但仅以历史股价表现来看,国联证券要向达到此次募资额上限值仍然存在一定难度。
若以国联证券再融资董事会决议日作为定价基准日,并按该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80%的8.55元/股粗略估算,则最大6亿股的股本增发上限折合实际募资金额仅为51.31亿元。
尽管如此,但这可能已是国联证券近年来持续募资的又一次延续。
2020年7月,国联证券通过上交所IPO实现首募20.22亿元,短短1年后的2021年10月19日,国联证券实施了上市后的首次非公开发行,通过增发6亿股成功募资50.90亿元。
如今的再次策动增发事项,距离上一次增发落地的时间还不满一年。
这意味着,国联证券上市后的每一年几乎都在策划增发事项,而此番再融资得以实施,则其将有望在2年内获得超过百亿元规模的融资,如此节奏已堪比头部机构。
信风(ID:TradeWind01)统计发现,2020年以来通过增发形式融资超过百亿的券商仅有国信证券和海通证券2家,期间中信建投(601066.SH)、浙商证券(601878.SH)、天风证券(601162.SH)也一度抛出百亿增资计划,但最后却因实际募资却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而未能达成。
两年内连续增发的“快节奏”,似乎并未得到市场层面的认可——宣布此次再融资后的9月29日,国联证券开盘股价下挫并最终以跌停收盘。
“这种速度的融资频率、融资规模对一家中等体量券商来说确实比较快了,关键要看各项业务的进展速度能否匹配如此大规模的增资速度,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ROE水平和整体的资金运作效率。”北京一家非银金融分析师指出。
另有接近国联证券人士指出,国联证券加速融资节奏与葛小波等为代表的前中信证券管理团队的力推不无关联。
2019年以来,多名中信证券前任管理人员纷纷转会至国联证券,国联证券的现任高管名单中,董事长兼总裁葛小波、副总裁尹红卫、马群星、尹磊、董秘王捷、首席信息官汪锦岭均出身于中信证券。
在管理层履新的加持下,国联证券此后数年获得了业绩的快速增长——2019年至2021年,国联证券实现收入分别为16.19亿元、18.76亿元和29.6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63.62%、15.87%和58.11%;截至2022年6月底,国联证券净资产已达165.60亿元,是2019年底的两倍还多。
“王东明退休后,很多中信的前高管和核心员工加盟了国联证券,相当于带着一些资源和过往的行业经验试图让国联证券进一步发展壮大;因为许多管理层和核心人员都是头部机构出身,所以发展的野心相对也就更大。”一位接近国联证券人士表示,“无论本身的IPO,还是之前试图推动和国金证券的合并,再到如今的融资节奏都和新管理层的阳谋有关。”
枕戈待旦的阳谋
在国联证券看来,行业在审慎监管下对资本规模的客观要求,加剧了其进一步融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审慎监管的大环境下,证券公司对各项创新业务正处于积极探索中,但同时对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国联证券表示,“科创板和创业板部分项目的跟投制度也要求保荐机构应当参与股份认购,客观上对证券公司资本实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公司需尽快扩充资本,在巩固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加强资本驱动型业务,推进创新业务发展,从而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分散风险,帮助公司保持并稳步提升创新能力的优势,降低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影响。”国联证券指出。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A股市场震荡持续的背景下,证券行业估值受到一定冲击,如此市场环境并不利于券商开展再融资。
“作为周期股,证券板块的估值在当下可能是相对较低的,这时候募资效率会比较低,相当于多发了股份但募到的资金却非常有限。”上述非银金融分析师指出,“相反此时更加适合回购,而非增发。”
但今年以配股、增发等方式实施再融资的大中型券商并非少数。
信风(ID:TradeWind01)统计Wind数据发现,年初至今已有长城证券(002939.SZ)、国金证券(600109.SH)分别实施了高达76.16亿元和58.17亿元的增发再融资;同期亦有包括中信证券、财通证券(601108.SH)、东方证券(600958.SH)、兴业证券(601377.SH)在内的四家机构先后完成了配股实施,实际募资金额分别达223.18亿元、71.47亿元、125.67亿元和100.27亿元。
与此同时,还有中原证券、中金公司等券商股抛出再融资计划,其中中原证券拟增发13.93亿股预计募资70亿元用于补充资本金和运营资金,中金公司更是抛出高达8.77亿股、拟募资额达270亿元的配股募资方案。
有分析认为,当下部分券商选择逆市增资,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自身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则有望在市场情绪复苏时具有足够的“弹药”储备,在下一景气周期获得先发优势。
“目前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大,证券行业本身又是杠杆运作,提升资本金实力能够帮助券商对抗潜在风险,还更容易获得创新业务的试点条件。”北京一家大型上市券商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市场状况不甚理想,但是当市场回到活跃周期各类交易需求上升时,手中有足够的‘弹药’也会更加有主动权。”
“不过此时是否筹划融资也包含了机构自身对后市景气度的一种预判。但如果后续市场活跃度不能兑现,那么现阶段融来的大量资金也可能会无的放矢,进而影响到整体的ROE。”上述非银金融分析师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