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大家
聚焦热点 对话专家
问你所疑惑的 说你想知道的
每期我们将深度专访一位资深分析师,带您走近股坛“大家”,解密纵横股市背后的那些事儿。
希望能够给广大投资者及想要股票开户的朋友有所帮助。
EMBA,华西证券财富管理部首席分析师,20 年证券期货从业经历,15 年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经历,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路透社、美联社、彭博社等财经媒体特邀嘉宾和评论员,《财富投资人》2012 年度“最佳投资顾问”。
本期
vol.1
导读
vol.1
已经错过最佳出逃时机,该怎么办? | 01 这波调整将会持续多久? |
02 5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事件? | 近期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行业? |
票票:毛老师您好,首先欢迎您作为我们“对话•大家”栏目的首期嘉宾跟大家见面。先问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年初开始的这轮上涨行情是正式结束了吗?
毛胜:很高兴能通过这种方式与大家交流。我们认为,今年一季度的春季行情已经结束,中期调整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上证指数从4月9日的3288点,下跌至5月6日的2876点,一共约400点的下跌。这是一波非常深度的调整,参考以往牛市第一波回调的幅度,本次调整终点有可能落在沪指2800点附近的位置。如果发生极端情况,不排除回调幅度更大。
回调主要原因是经过一季度的上涨,市场估值已修复到历史平均水平附近;同时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因此需要等待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所以我们在一个月前,在指数最高点的时候,就进行了减仓提示,关注了我们《首席策略》的投资者都收到了消息:4月初,当时我们认为市场或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4 月 4 日提示客户降至半仓、8 日提示客户降至轻仓,从目前结果看,我们成功的在最高点精准逃顶,协助客户规避了上证指数回调400 点的风险。

毛老师接受专访
票票:这波调整将会持续多久?如果已经错过最佳出逃时机,该怎么办?
毛胜:我们初步判断目前是针对一季度春季行情的中期调整,时间大约一到两个季度。
根据我们对牛市规律的分析,今年一季度可能是牛市的第一波上涨,4月初上证指数最高3288点开始第一次回调。刚才讲了,这轮回调主要原因是经过一季度的上涨,市场估值已修复到历史平均水平附近;同时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因此需要等待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新动力,这个可能需要等到三季度前后才能见到。因此至少二季度调整的概率非常大,如果外围因素出现不利变化,例如美股持续下跌等,甚至三季度也可能处于调整。
不过,我们认为这是属于牛市中的正常调整,大幅调整就是“上车”机会。对于投资者,如果仓位轻的,首先继续控制仓位,同时应做好再次抄底或补仓的准备;对于仓位比较重的,一是注意在高级别反弹中减仓,另一方面是要调整持仓结构,回避垃圾股,重视蓝筹和白马股。
票票: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指导,相信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接下来的二三季度将是难熬的几个月。对于当下5月的行情,您对投资者有什么样的操作建议?
毛胜:根据我们的分析框架,5月市场可能整体处于调整之中,但上中旬探底之后,存在高级别反弹可能,我们初步判断是减仓的机会。
不过虽然二季度企业盈利出现大幅回暖的概率比较小,而货币政策并未实质性转向,积极财政还在延续,因而市场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 并且从战略的角度看,在经济从衰退转向复苏期的时刻,股票是非常值得配置的大类资产,我们看好A股的中长期向上趋势,要重视本次的历史性机会,但要注意经济的弱复苏决定了后市行情更加趋向于慢牛形态。
操作建议上,我们在4月21日的策略周报中已经建议偏稳健型的投资者及时兑现成果,降低仓位,短期内可以继续保持低仓位防御风险。同时要密切关注5月中下旬是否存在超跌反弹的机会,我们也会密切跟踪并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提示。
票票:5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事件?近期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行业?
5月最值得关注的是外围因素的变化,例如中美贸易协商进展、美国股市变化等。其次关注国内将公布的4月宏观经济数据情况。
行业方面,今年猪肉的强烈上涨预期以及超预期上涨的油价,让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又开始提升。 叠加经济基本面有可能反复,宏观层面短期或出现“类滞胀” 的环境。低估值、 抗通胀、 具备消费属性的行业是滞胀期间较好的选择,关注银行、 医药等金融和消费板块。
再一个就是当前周期板块的PB-ROE已经具有一定的性价比,但短期内基本面的反复可能造成周期板块重现杀估值。 如果此后经济下行压力重现使得稳增长政策重启,届时建材、 钢铁、 煤炭、 建筑等周期板块可能出现预期差形成投资机会。
票票:了解了,最后一个问题,投资者应如何能更早把握到市场趋势的变化?把握股市的机会?
毛胜:多数股市参与者都只是把炒股当成类似赌博的工具,心存侥幸,并没有对股市有太深的认识,这就造成操作上往往被动跟着市场走,顾此失彼。偶尔把握到某次机会也不能改变长期投资的胜率和回报。
回顾我们历次对趋势启动初期投资机会的把握,和高点逃顶,主要是我们有一套对行情趋势判断的完整框架,包括对政策变化、经济变化、市场规律、市场估值、指数走势、盘面强弱等因素的综合分析,以及我们10多年丰富的宏观策略分析经验。
所以要想更主动的把握投资机会,实现好的回报,投资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宏观大势到中观行业,再到微观企业要有较深刻的认识。
票票:还有个方法是,借助我们产品的专业分析来了解市场趋势变化,指导自己的操作,对吧?毕竟术业有专攻,除了个别专业个人投资者,没有多少人能够准确及时的把握好行情趋势,无法形成完整的投资分析框架。
毛胜: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