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 :储能需求扩容,钒价未来或率先大幅上涨 - 市场热点 - 华西证券
logo
立即开户
  1. 华西证券
  2. 市场热点
  3. 文章详情

中信证券 :储能需求扩容,钒价未来或率先大幅上涨

资讯来源:华彩人生APP
华西证券官方应用,综合性金融证券交易平台。
发布时间:2022-07-20 15:42

近期,钒电池概念异军突起。

今日,钒电池概念股持续走强,早盘开盘不久,银龙股份便涨停封板。午后,鼎龙文化、攀钢钒钛先后涨停,安宁股份、振华股份、中核钛白、河钢股份等相关概念股涨超5%。

钒概念二级市场行情引爆,起源于国家能源局6月29日发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该要求明确“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不少分析指出,政策端对储能安全性要求的进一步调高,或将使得以钒电池为主的液流电池成为大中型储能的重要方式。

今日,中信证券发布深度报告《储能领域消费扩容,钒价或率先受益》,对钒行业首次覆盖。该机构认为,钒液流电池是大功率、大容量和长时储能的理想技术路线,未来有望实现装机量的快速增长。

该机构预计,乐观场景下,2030年全球钒用量有望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预计钒的供应端则受到钢铁行业去产能和环保等因素影响而增长缓慢,钒行业未来或出现显著的供应缺口,引发价格大幅上涨。

该机构表示,在钒液流电池装机量上升的过程中,上游钒资源将是率先获益的环节。

具体分析如下:

钒电池适用于储能领域

据中信证券,钒液流电池是将不同价态的钒离子溶液分别作为正负极的活性物质的新型储能装置,具有安全性好、寿命长、功率和容量易放大等突出优势,是大功率、大容量和长时储能的理想技术路线。

缺点方面,中信证券表示,钒液流电池的突出缺点是初期建设成本高,存在体积庞大、成本高、对温度要求高等缺点。该机构补充称,随着系统储能时长不断增加以及良好的可回收性,其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优势正不断增强。目前全球多个国家正在进行钒液流电池的示范应用和推广,钒液流电池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2030年钒需求量有望翻一番,钒的供应扩张存在诸多限制

下游产品的高景气自然会催生上游产业的大繁荣。基于钒液流电池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的结论,以敖翀为首的中信证券分析团队对钒资源的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

需求侧,中信证券认为,储能领域用钒量快速增长,2030年钒需求量有望翻一番

根据Vanitec数据,2021年全球钒消费量为12.04万吨,其中90%以上用于钢铁行业。随着钒液流电池在新型储能装机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乐观场景下,我们预测2025 年/2030年全球钒液流电池的新增装机量将达到9.6GWh/32.9GWh,假设单位用钒量7000 吨/GWh(以V2O5计),对应储能领域用钒量将增长至3.7万吨/12.9万吨。2030年钒的需求量有望在2021年基础上增长超过一倍。

供给侧,中信证券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钒生产国,钒的供应扩张存在诸多限制:

根据USGS数据,2021年中国钒资源储量和钒产量的全球占比分别为39%和67%,全球钒的产量增长主要依赖中国。2011-2021年全球钒产量CAGR仅为4.2%,产能增长缓慢。目前全球钒的生产主要来自钢铁行业生成的钒渣提钒和钒钛磁铁矿直接提钒,占比达到90%,这一路线未来的产量增长受到钢铁行业产能扩张的限制。石煤提钒等路线则由于环保和成本问题未来扩产空间亦受限。

供应短缺下钒价或大幅上涨,制约因素为铌的替代效应、钒液流电池的成本敏感性

分析完钒供给情况后,中信证券认为,储能用钒激增叠加供应增长缓慢,钒价或因此出现大幅上涨:

钒行业具有市场规模小、下游消费领域集中以及供应端集中度高的特点。以上特点使得钒价对于供需失衡呈现出高弹性特征,例如2018年由于钢铁行业用钒量增加,钒价在一年内涨幅超过400%。假设未来钒行业供应保持缓慢增长态势,在储能用钒量激增的拉动下,不考虑替代效应,我们预测2025年全球钒供应缺口将达到3.0万吨,2030年缺口将扩大至9.6万吨。显著的供需缺口或刺激钒价再次出现大幅上涨的行情。

同时,中信证券也表示,铌的替代效应和钒液流电池的成本敏感性,是钒价上涨的制约因素:

钒和铌均为钢铁微合金化应用的主要元素,在许多钢种中可以互相替代和协同使用。若钒价大幅上涨,或再次造成钢铁行业中铌对钒的替代效应,对钒价形成压制。此外,成本偏高是钒液流电池商业化应用的主要障碍,钒价上涨或导致钒液流电池的成本竞争力减弱,造成钒液流电池的装机量增长不及预期,也会对钒价形成压制。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中信证券7月20日报告《储能领域消费扩容,钒价或率先受益——金属行业钒深度报告|2022.7.20》,作者敖翀、拜俊飞、商力

 
 
华西证券网上快速开户通道,点此下载开户
华西证券网上快速开户通道,点此下载开户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我司力求本文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 性作出任何保证,对因使用本文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更多相关文章

  • 国内储能又有新趋势

    上半年储能装机数据大超预期,一些市场认知外的新变化已经出现
    储能 2023-07-18
  • 教育部等三部门:加快培养一批支撑储能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紧缺人才

    实施本专项的高校以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的拟录取博士新生和在读博士生为对象,每个高校每年选拔20名左右优秀博士生进入专项。
    储能 2022-08-31
  • 电改突破,储能终于要赚钱了

    输配电价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电网、储能、虚拟电厂等各环节收益有望进一步提升。
    储能 2023-05-16
  • 储能的下一个方向,抽水蓄能空间多大?

    2035年抽水蓄能装机的目标将会是2020年的10倍?
    储能 2021-08-23
  • 储能板块的机会

    而储能行业期待已久的变化终于在今年夏天来到了。最大的利好依然来自政策。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有三个历史性的突破将可能彻底改变储能的未来。 第一,明确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30GW。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官方规划提出要在未来几年把储能拉伸或控制在怎样的规模,有了确定性的发展目标,行业的空间和增速也就定下来了。截至2020年底,国内新型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只有约3.27GW,也就是说,未来五年,我国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将有八倍的增长空间。也就是说,到2025年,我国储能投资市场空间将达到约0.45万亿元,2030年增长到1
    储能 2021-08-12
华西证券
×
华西证券优选
微信扫描二维码 ×
华西证券优选
微信扫描二维码 ×
华西证券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