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股发行体制实施注册制改革已有两年多,伴随着新股数量的增多,一些拟上市公司的IPO招股书的质量也在日渐堪忧。
日前,已提交创业板IPO注册申请的浙江鑫甬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鑫甬生物)在其招股书(注册稿)中,罕见的将“台湾”列为“国家”或”国外”来单独披露与陈述。
在鑫甬生物“公司境外销售的主要客户情况”的披露中,作为最大境外客户的台湾地区被列入了的母目录居然显示为“国家“。
不仅如此,在鑫甬生物在陈述原材料采购周期时,也将台湾归入“国外采购”范畴,其原文为:“一般情况下,国内采购1周以内可以到货;国外采购,台湾、日本、韩国等地一般15天-1个月可以到货;美国、巴西等地 3-4 个月可以到货。”
在业内看来,上述操作大概率属于投行在招股书撰写中出现的笔误,但如此低级且性质严重的失误,鑫甬生物及其保荐机构中天国富证券仍然难逃干系。
“这种信披问题违反基本的国家常识和底线,究竟是如何通过保荐机构的风控流程的,实在是令人震惊。”上海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保荐机构的责任是很大的,因为保荐机构是直接负责制作招股材料的。”
据该人士介绍,多数投行开展的IPO项目一旦涉及到港澳台等中国境外地区陈述时,若有区分披露大陆及大陆以外地区必要,会明确将相关母目录名称标记为“国家或地区”,而绝无可能将台湾列入国家名录中披露。
“涉及到必须区分境内外分类时,一般都明确为‘国家或地区’,这样才是对一个中国基本事实的尊重。”上述投行人士表示,“绝大多数项目涉及到台湾地区表述的,一般会写明‘中国台湾’”
事实的确如此,以12月21日发布的包括满坤科技、皓泽电子、宝立食品在内的多家拟IPO公司招股书为例,其中涉及台湾地区的陈述时,所采用的均为“中国台湾”的表述。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鑫甬生物厚达700多页的招股书中,涉及“台湾”共计20处,但无一处采用了“中国台湾”的陈述,均为“台湾”。
鑫甬生物招股书涉台关键词检索结果
业内认为,鑫甬生物IPO的这一信披硬伤,或亦将对投行展业带来潜在冲击。
“如果一个券商在招股书中犯了这种低级错误而且还申报、上会了,那么可见其风控存在一定瑕疵。”北京一位投行人士表示,“而且这种错误虽然低级,但是性质上属于较为恶劣的错误,多数发行人通常不太敢再请存在这种保荐机构做上市了。”
实际除鑫甬生物外,也有一些拟IPO公司在“涉台”披露上存在不严谨之处。
例如与鑫甬生物同样来自浙江并拟主板IPO的浙江大洋世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洋世家)在其12月16日刚刚更新的招股书中,将与台湾丰群和日本三菱、玛鲁哈日鲁等国外企业的合作一并列入了“国际市场”,却没有将其列入“国内市场”。
“从字面意思这种表述似乎只是在区分境内外市场,但涉及到‘一个中国’原则上,其实应该明确采用大陆及大陆以外,境内及境外这样来更加严谨的分类。”上述北京地区投行人士称。
招股书中出现的低级错误并不止于涉台陈述,另据信风(ID:TradeWind01)此前发现,日前上会审核的扬瑞新材在东兴证券的保荐下,其招股书中也一度出现低级错误。
扬瑞新材上会前在深交所披露最后一版招股书上会稿中,第550页的第四自然段开始,出现两段完全一模一样的重复性描述。
值得一提的是,携带这一“低级错误”闯关IPO的杨瑞新材,最终在上会时也遭到了深交所的否决。
事实上,近来频繁出现的招股书问题也在深深拷问着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
“招股书作为发行人上市审核的信息披露材料是极其严肃的,其准确性通常都要经过多轮审核,并且反复检查的,甚至就连在荣大做材料时荣大都会帮着一起过一遍。”上述北京地区投行人士称,“这种反复检查、审核、校对的基础上仍然会出现低级错误,说明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与现实要求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有投行人士认为,在鑫甬生物案例“涉台”陈述不当一事发酵后,不排除部分券商会对旗下项目进行自查和调整。
“一些拟IPO公司可能会有涉及港澳台的项目,所以在相关陈述中是否表述足够规范,也许一些券商也要开始自查了。”上述北京地区投行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