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近日人民币迅猛的涨势,央行终于出手,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
消息宣布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短线下挫160点。隔夜,离岸人民币整体交投于6.3525-6.3746元区间, 截至发稿,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报6.3689。
在此之前,5月28日,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分别突破6.35、6.37关口,双双刷新2018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上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442点,幅度0.69%,创近20周最大单周升值幅度。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收紧境内市场外汇流动性,提高境内外币利率,缩小境内本外币利差,抑制即期和远期结汇,促进境内外汇市场平衡。
据管涛介绍,2021年以来,金融机构外汇存款明显增加,4月末外汇存款余额约为1万亿美元,外汇流动性宽松。依照最新数据来看,央行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2个百分点,可冻结约200亿美元外汇流动性。
根据央行文件,从2005年1月15日起,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3%;2006年8月,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3%上调至4%;2007年5月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4%提高到5%,已14年未变。
值得一提的是, 以往两次调整的幅度都是1个百分点,此次央行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2个百分点,幅度明显加大。
(图片来源:华创证券)
那么让人民币止涨的外汇准备金率究竟是什么?
首先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有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和外汇存款准备金两种。
而外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将其吸收外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其中,美元、港币存款按原币种计算缴存存款准备金,其他币种的外汇存款折算成美元缴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则指金融机构交存央行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与其吸收外汇存款的比率。
据华创证券张瑜介绍, 提升外汇存款准备金的传导路径如下:
第一步,提升外汇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
第二步,银行短期需要获取更多的外汇头寸来应对更高的外汇存款准备金需求。
第三步,增加了银行间卖人民币、买外汇的行为,外汇需求提升。
第四步,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甚至短期贬值。
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提高到7%,举个简化的例子:
张三从海外赚了一笔100美元的外汇,拿回国内交给银行A形成外汇存款(并没有结汇),那么银行A以前需要留5美元的准备金给央行,其余可以做外币投资赚取息差,现在需要留7美元,也就是短期提升了大家对美元头寸的需求,降低了美元周转效率。
对于提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对国内流动性的影响,张瑜认为情绪大于实质,实质影响很有限:
截至2021年4月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1万亿美元,上调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对应200亿美元外汇流动性的冻结。一方面,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单日交易量在300-400亿美元的体量,200亿美元外汇流动性冻结的规模有限,央行打压汇率升值预期的态度意义更大。另一方面,由于外汇存款是居民尚未与商业银行进行结汇的资金,还未进入银行外占体系,因此这部分美元资产的回收并不直接影响国内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