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正在讨论“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不少机构预计能源领域将成为十四五规划的一个重点环节。
今年两会首次提出双循环的大政策方针:“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该政策方针也将成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基础。
因此,在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国内新能源产业将顺理成章的迎来新一轮发展。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从能源“内循环”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自身就能源升级转型的强烈需求。
我国是个缺油少气的国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消费的依赖度,也是为了保障国内能源安全;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绿色环保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这两方面诉求都要求国内不断提升清洁能源的消费占比。
根据之前的政策规划,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是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2030年实现不低于20%,2050年不低于50%,而最新的消息是“十四五”可能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比例目标,在此前政策规划的基础上再次加快进度。
第二,从能源“外循环”角度来看,欧洲的新能源产业升级将进一步驱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
今年4月份,欧盟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了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欧洲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将直接推动中国的相关产业链需求,也将推动我国在新能源政策上加码。
而欧盟在今年10月6日宣布将提高2030年的气候目标,将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1990年)从目前40%的减排目标提高到60%,并且逐步加重对碳排放超标的企业的罚款,加速了新能源相关产业的升级。
另外,疫情发生以来,欧盟方面多次上调“绿色基金”额度,希望通过对能源产业的升级来刺激经济,新能源产业依然成为欧盟的重要抓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大选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也倾向于新能源,所以如果拜登当选,将进一步提升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预期。
那既然新能源这么有前景,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把握投资机会呢?
第一,从电力生产环节来看,光伏风电是核心增长极。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光伏产业打通了从上游设备、硅料到下游组件、辅材的各个环节,部分环节的成本下降了90%,整个行业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无论是技术商业化程度还是产品的成本,都是国外企业难以超越的,是我国实现了“内循环”的产业之一。
在《光伏》一文中我们对光伏产业的来龙去脉和未来前景都做详细的阐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而随着“十四五”的到来,风电光伏将加速从补充能源转向替代能源,行业将面临更多发展机遇。
第二,从电力传输环节来看,新能源、清洁能源渗透率的提升必然伴随着电网需求的巨大提升。
随着新能源供给端装机比例大幅提升,电力就地平衡将向大范围互联转变,而承担输送任务的主要是特高压以及其他电网配套。目前我国在运有20余条特高压骨架电网,面对供给端未来的放量,这样的数量是不够的。
国家电网董事长不久前表示,预计十四五期间电网及相关产业投资将超过6万亿规模。如果十四五期间电网能完成投资额6万亿,则平均每年将达1.2万亿,是十三五规划中每年平均投入的2.6倍左右,电力传输产业链面临巨大的机会。
第三,从电力消费环节看,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将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储能设备带来巨大需求。
新能源车是目前新能源最重要的消费方式,是国家实现十四五规划中“让电力成为主要能源形式”必不可少的一环。
早在2009年我国就提出新能源车的规划,后续不断完善规划,投入财政补贴。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也达到了5-6%,全球居前,但离2025年渗透率25%的目标还很远,因此增长空间巨大。
此外,决定新能源车增长速度的重要一环还有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国家电网也在年初时计划投资7.8万个公共充电桩,较去年同比增长35.5倍,也为新能源车的增长铺平了道路。
同时,电力资源具有一定的“供需错配”和“不稳定”的特性,发电高峰和使用高峰并不能完全匹配,这也就需要电力系统在“电力需求响应”上做出更多的配合,也就是储能设备。推动储能设备的建设,才能构建更灵活高效的电力系统,也是保障“十四五”以及未来新能源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就“虚拟电厂”相关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