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科技,冲出普跌行情的黑马?
10月16日(上周五)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
此次会议的重要内容简单概括一下就是:
1) 量子科技的发展对我们国家具有重要作用。
2) 加大对量子科技领域的扶持,包括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这次会议意味着什么?
一般能在重磅会议上集体学习并发表讲话的都是国家近年将重点扶持的战略产业方向。
比如2018年10月31日,集体学习了人工智能;2019年10月24日,集体学习了区块链。
量子通信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这样的消息又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短期走势不确定性较高
依然拿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消息举例:
2018年10月31日集体学习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板块在11月1日(消息出来后第一个交易日)集体爆发,大面积涨停,题材炒作持续3-4天,盘整一段时间后再度大幅走高。
2019年10月24日集体学习区块链,区块链板块在10月28日(消息出来后第一个交易日)集体爆发,但是由于潜伏资金较多,第二个交易日发生一波明显亏钱效应,但此后题材仍然创出新高。
再看看这次的量子通信核心个股,科创板国盾量子上周累计上涨30%,而同期大盘仅上涨2%,科创50指数更是下跌近2%,量子通信板块短期明显强于市场,说明已经有资金提前进入。
因为核心个股在此次消息出来之前已有较大涨幅,所以短期介入的话需要非常谨慎。
那从中长期来看呢,量子科技有投资价值吗?
——答案是,有的。
二、中长期潜力巨大
首先是政策层面,我国从2016年就开始大力支持量子科技的发展,并在一系列重要规划中频繁强调,包括《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
在推动经济发展层面,量子科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势必会受到政府及市场各方的重视。
要想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尽可能地摆脱对外部的依赖,尽量自己消化产能,这就是我们前段时间常常提到的内循环。但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庞大的内部市场。而最接近或者曾经最接近达成内循环的国家是美国。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发生后,罗斯福提出“以工代赈”,也就是政府借钱修铁路修大坝,制造需求,吸收产能和就业。不仅如此,他真正的厉害之处更在于他意识到,整个社会如果想稳定运行,必须得搞出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来,才能激发出社会庞大的需求。
所以在搞基建的过程中,罗斯福还大刀阔斧地拆分自由主义时代的那些工业和金融巨头,对大企业征税,向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提高工人工资。
并且从他开始,美国搞了一堆法案,致力于降低贫富差距。
之后,富人财富占比一路走低,美国慢慢涌现出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
不过单纯地分配并不能解决问题,还要把蛋糕持续做大,进一步地创造需求。
那么需求怎么创造呢?
——更新技术。比如内燃机的发明,汽车替代了马车;电和电灯的发明,替代了蜡烛和煤油灯。
但是进入20世纪之后,新技术的探索复杂程度难以想象,私人企业难凭一己之力完成。像计算机、互联网和基因工程,这些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几项关键研究,其实都是源于国家部门的投入。
而市场经济则通过不断降低成本,将需求普及,国家部门也通过税收,逐步回收了初期投入。因此在这条发展道路上,各方都是赢家。
现在看文章的各位,可能已经没有谁能够脱离计算机和互联网,而计算机和互联网又推动了众多其他行业的发展和变革,比如电商、快递,更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无数新的需求和就业。
同样的,量子科技也具备这样的潜力。并且从历史和逻辑上看,值得国家部门的投入。
那么发展这项技术究竟能如何实现内需的提升呢?它又具备什么样的颠覆性力量呢?
举个例子,量子计算机:
以目前传统超级计算机的能力,分解一个十进制1024位的大数,平均需要数万年;但是对于量子计算机来说,就是瞬间的事,要是量子计算机被研制出来,引发的技术革命是难以想象的。
可能有朋友就想问了,普通人应该用不上规模如此庞大的数据计算吧?
的确,现在的我们可能对此难以想象,正如70多年前的很多人估计也不会想到在问世之初仅供军用且占地100多平方米的计算机,到如今会普及到普通家庭、变得可以随身携带。
再比如量子超导技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方面就是远程输电和磁悬浮应用:
前者极大地减少了输电过程中的损耗,最直接的就是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相关企业生产效率;而后者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出行,密切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更多经济合作和发展的机会。
因此,在实现内循环的征途上,发展量子科技一类高科技产业或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迫切的需求,在一系列政策的催化之下,国内量子科技领域高速发展的背后,投资机会也将逐渐浮出水面。就算你不知道具体投资哪只股票,往量子科技方向上靠,大概率也不会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