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这几天真的很强,
标普生物科技,过去5个交易日涨了15%。
恒生医疗,已经连着好几天走势比互联网强了,悄没声的就收复了2月份以来的失地(互联网还没收复2月份以来的失地)。
连带着A股的中证医疗也支棱了起来,在大盘止步3400点后,又往上冲了7%。
医药怎么突然又行了呢?
这还要从2021年春节开始说起。
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剧本是,在反垄断的压力下,互联网一跌再跌,丐帮弟子也越聚越多。
但比较陌生的一个剧本是,美股小型医药科技公司(标普生物科技指数(白线))在融资收紧的压力下也是一跌再跌。
甚至比互联网更惨,互联网在3月15日就触底反弹了,而标普生物科技刚反弹就碰到了美股暴跌,硬生生的又被砸了下去,直到6月中旬才二次触底,然后暴力反弹。
至于为什么是6月中旬,参考下美债收益。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3.36%跌到了2.94%,对成长股是个大利好。而标普生物科技是成长股中的成长股,借着美债收益率暴跌的机会就起来了。
还有近期关注度比较高的恒生医疗,
它其实3月15日就跟着港股一起反弹了,但一直慢吞吞的,关注度也不高。
这一次也是借了标普生物科技的东风才又往上拉了一波,吸引了不少关注。
中证医疗有点惨,不仅反弹幅度最小,还连着2天回调。
这主要是因为过去1年多中证医疗跌的少,反弹的动力没那么足。
再贴下这张图,
紫线是中证医疗,蓝线是恒生医疗,
两者走势出奇的一致,但去年7月份以来,受港股大跌拖累,恒生医疗的跌幅是远大于中证医疗的。
通常来说,跌的深才能反弹的猛,所以这一波反弹中,中证医疗落后恒生医疗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就是A股、港股、美股医药基金最近一段时间的变化。
以前主要说A股医药基金了,今天就简单说说美股、港股的医药基金。
01
美股医药基金
美股医疗基金主要是4个:
比较4只基金的持仓,
前3只中规中矩,重仓的都是美国中大型医药公司,市值都超过了百亿,甚至千亿美金。
比较特殊的是“过去5个交易日涨了15%”的易方达标普生物科技,
它跟踪的是标普生物科技指数。
这个指数有两个特点:
(1)成分股主要是初创生物科技公司,市值普遍偏小,大部分还是亏损的;
(2)等权重,成分股有上百只,单只股票权重最高也就1%左右。
说白了,
这是一个医药风险投资指数,
因为投资的都是初创生物科技公司,搞不清楚到底谁能跑出来,风险大,所以就等权重,每家公司都买一些。
万一谁倒掉了,影响也不大。但万一谁跑出来了,那就赚大了。
比如Moderna(莫德纳),就是做mRNA疫苗的那家,它就跑出来了。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Moderna(莫德纳)市值也就66亿美元,现在已经有635亿美元,涨了10倍。
如果按最高峰时2000亿美元市值算,那涨了30倍,单在这只股票上的盈利就能弥补其他大部分股票的亏损了。
对了,还有一个点要注意,
跟踪这个指数的易方达标普生物科技,场外已经暂停申购,场内溢价率也在8%左右,对它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考虑下这个溢价率要不要接受。
02
港股医药基金
港股医药基金比较中规中矩,
虽然也有生物科技指数,
但和标普生物科技指数侧重于初创生物科技公司不同,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重仓的主要是大市值、相对比较成熟的医药科技公司。
十大成分股和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也相同,甚至权重也很接近。
对应的指数基金上,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只有一只指数基金,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有3只指数基金。
鉴于两个指数成分股相同,权重也比较接近,这4只指数基金其实差不多。
成立比较早的两只,今年以来也都跌了9%左右。
03
估值
最后说说估值。
标普生物科技,十大重仓股中有9只是亏损的,估值没法看,也没必要看。
因为买这个指数,就像是在一级市场做医药风险投资,高风险、高收益。
恒生医疗的市盈率是这样的,
大幅波动,不太稳定,也没法看。
但是,鉴于恒生医疗和中证医疗走势比较接近,我们不妨参考下中证医疗的估值。
中证医疗的PE是31.25倍,和历史最低估值29.39倍比较接近。
PE百分位是1.02%,比过去几年99%的时间估值都低,医药指数的估值还处于底部区域。
至于港股和A股的医疗基金谁的性价比更高?
再贴下这张图。
去年7月份下跌前,恒生医疗(蓝线)和中证医疗(紫线)是同一起点,在之后的下跌中,两者差距越拉越大。
这一波反弹中,虽然恒生医疗强于中证医疗,但差距还没被弥补,从这个角度来说,恒生医疗性价比更高一些。
本文作者:懒猫,来源:懒猫的丰收日,原文标题:《5天涨15%,医药怎么突然又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