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追捧的一体化压铸,赚钱能力却让人“跌破眼镜” - 市场热点 - 华西证券
logo
立即开户
  1. 华西证券
  2. 市场热点
  3. 文章详情

市场追捧的一体化压铸,赚钱能力却让人“跌破眼镜”

资讯来源:华彩人生APP
华西证券官方应用,综合性金融证券交易平台。
发布时间:2022-08-02 08:32

一体化压铸的热度持续居高不下,随着上市公司中报披露时间接踵而至,产业链各公司的赚钱能力也迎来大考。

一体压铸技术在特斯拉的带动下,被看作是制造汽车的新兴技术,对于这种工艺的优点之前已经进行过详细分析,可参见被低估的“一体压铸”:电动车革命的关键工艺?

而在本文中将重点关注于:一体压铸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哪个环节的盈利能力最强?

一体化压铸工艺有哪些环节

压铸后的零部件是最终的产品形态,在此之前,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被称作为压铸工艺。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一体化生产所需的环节,要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来看。

1、上游包括三大生产要素:原材料(主要是免热铝合金)、设备(压铸机等)以及模具。

2、中游是具备压铸工艺的生产厂商,市场格局包括第三方和整车厂

3、下游是汽车品牌方

在简单了解了产业链的分布之后,相必大家会好奇这么多环节和流程,那么到底谁具备最强的话语权呢?

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一般分析产业链中具备较高议价能力往往会涉及:订单为王以及技术过硬两种情况。

1、订单为王

汽车无疑是一种消费品,行业的需求还是看汽车销量。那么哪个品牌的订单多,对于零部件的需求相应也会更多。而越多的订单给到制造零部件的厂商,业务量更大,价格也就更好谈,。

值得关注的是从第一部分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拆分来看,中游对于零部件的生产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外包给第三方压铸厂商生产(比如:文灿股份、广东鸿图),另一种是整车厂自己来生产(比如特斯拉、小鹏都在打造一体化压铸工艺车间)。

这里稍微留有一个悬念,为什么整车厂会考虑要独立生产,是利润高不愿意放手,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

此外,整车厂也在纷纷布局原材料免热铝合金的市场。

在分析完第一个谁拥有更多订单,谁有议价权的逻辑后;接下来要看一下技术过硬具体是什么情况?

2、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加工工艺,在拥有了材料、设备、模具后,厂商要进行生产操作。

这一步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它直接影响成品的良率;

另一方面就是生产中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及技术诀窍(KnowHow),而要获得这个能力是需要“真刀真枪”的实战经验。

在汽车领域,企业只有开发过两代车以上才能够逐步建立和完善Know- How体系,而对于第三方代工厂来说,如何生产就存在技术壁垒。

这里也就可以解惑为什么整车厂可以做压铸零部件,是因为有自主生产经验的整车厂掌握(Know-How)工艺,也就是知道产品要如何设计生产是核心竞争力。

如果这样看,第三方难道就没有竞争力了吗?

倒也不然,因为压铸工艺除了(Know-How)外,对于金属材料加工过程的降温处理,结构件的生产经验积累也会有自己的特色,而这就成为第三方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拥有高真空压铸工艺的积累、热处理工艺以及材料制备技术、模具的设计经验等等。

总得来看,在原材料生产以及压铸工艺环节,整车厂都开始布局,并且还掌握重要的生产工艺。

设备厂的利润率更胜一筹

除了了解到一体压铸是门技术门槛高的工作的以外,想必大家也很关注产业链利润的分配情况。接下来继续对中、上游的盈利能力进行对比分析。

1、中游:

对于中游具备压铸工艺的厂商来说,成本占收入的比重是非常高的,以一组数据来看非常清晰:

作为国内大部分的第三方压铸公司来说,成本竟然占到收入比重九成左右。在剔除高额的成本后,公司的毛利率以及净利率水平都非常的低,可谓纯纯的"苦力劳动者"。

当然,可能很多人会考虑到,现在对于劳动力密集性制造业来说,有一部分交给工业机器如机械臂等,但是机械化的特征就是重资产,要投入很多钱购买设备,这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此外,压铸公司还要采购昂贵的大型压铸机。目前7000T的压铸机价格大约在6,000-7,000万元,使用寿命约15年。

另外,原材料采购是成本的主要开支方向。以文灿股份为例,其中原材料占总成本的比重接近57%,制造费用约占31%,人工费用约占12%。

对于“赚辛苦钱”的第三方压铸厂来说,原材料、制造费用以及设备采购开支严重的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2、上游:

那么原材料和设备厂的情况会更好一些吗? 分别来看一下。

原材料方面:

对于一体化压铸工艺来说,主要材料是免热处理铝合金。

根据近日,国内龙头公司立中集团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16%;但净利润仅有2.77亿元,同比增长0.54%。

为什么公司的利润率这么低,具体来看,成本仍旧是占了收入九成以上的比例,并且原材料铝、硅的价格大涨又提高了物料采购成本。而公司产品的毛利率也从去年的20%下降到今年不足10%。

模具方面:

模具行业的盈利情况与原材料也是如出一辙。

以瑞鹄模具财务来看:成本占总收入仍旧在九成左右。模具的毛利率大约在27%,其中材料占成本约22%、其次是制造费用20%,人用费用10%。


设备方面:

龙头公司力劲集团目前具备先进的9000T巨型压铸机、在研12000T压铸机预期在2年内投产,属于全球压铸机领导者。从财务方面来看,根据7月25日公司披露的年报显示,公司的营业收入约54亿港元,成本约38亿港元,占总成本七成;毛利率约29%,净利率约12%。



从财务对比来看,设备厂商的盈利能力总体要略要高于原材料、模具以及加工环节。

小结

通过对一体化压铸这个新工艺产业链分析来看,产业链的主导权主要还是在汽车整车厂以及压铸设备。

一方面来说,越是知名的车企订单量也大,能够有一定的议价权。另一方面,部分车企掌握设计和生产关键技艺(Know-how),比如特斯拉就拥有选择合作伙伴的主导权。于此同时,整车厂也在不断对上游进行布局,包括压铸工艺和免热处理铝合金。可以说部分整车厂除了设备一定要采购外,其他环节想要自主完成是可实现的。

另外,通过对上游环节利润情况分析来看得到结论:原材料和压铸厂的利润率都非常低,成本几乎占据收入的九成以上比重。并且随着铝金属的涨价,上游生产免热铝合金的立中集团毛利率在今年也出现了大幅下降。而其他各公司的中报如何,我们还将继续跟进。

总得来看,一体化压铸的订单需求仍旧是非常旺盛,比较这门工艺是对原有生产模式的一种革新,只不过产业链中上游环节的盈利能力还是非常低,所以在面临采购成本的涨价时,会更严总挤压企业利润,产生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华西证券网上快速开户通道,点此下载开户
华西证券网上快速开户通道,点此下载开户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我司力求本文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 性作出任何保证,对因使用本文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更多相关文章

  • 市场追捧的一体化压铸,赚钱能力却让人“跌破眼镜”

    成本竟然占收入九成,原材料价格上涨成为利润大幅波动主因。
    一体化压铸 2022-08-02
  • 特斯拉造车工艺大突破,马斯克成本减半目标有望达成?

    报道称,特斯拉新的造车工艺能够将车辆底盘的大部分进行一体化压铸,特斯拉25000美元新车可能会采取该新工艺。新工艺将意味着更大的降价空间,这将对竞争对手造成新的威胁。
  • 小鹏科技日“放大招":推出可量产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宣布预研下一代一体压铸技术

    小鹏汽车美股盘前涨3%,此前小鹏宣布预研下一代一体压铸技术、推出可量产飞行汽车,自研人形机器人“PX5”,首款MPV“小鹏X9”也正式亮相。
  • 年末再现资金紧张|2023年12月26日股票行情

    年末再现资金紧张|2023年12月26日|投资日评12月25日,大盘全天震荡反弹,三大指数均小幅上涨,北证50指数涨超4%。盘面上,MR概念股持续活跃,汽车产业链个股震荡反弹,一体化压铸方向领涨,工业母机概念股尾盘异动,军工股开盘拉升。下跌方面,游戏股继续大跌。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1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昨日成交额6081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713亿,成交金额创年内第三地量。 板块方面,混合现实概念再度领涨,其中双象股份、五方光电、中光学涨停,深科达、双象股份、亿道信息等个股涨幅居前。消息面上,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最新表示,2024年Vision Pro出货预估约50万
  • 赛道行情能否延续?|2022年8月17日股票行情

    赛道行情能否延续?|2022年8月17日|投资日评行情综述:昨日,大盘高开后冲高回落,创业板指领涨。盘面上,赛道股继续活跃,风电、光伏、储能等板块维持强势,光伏概念股再掀涨停潮,汽车产业链迎来反弹,一体化压铸方向领涨,猪肉股午后大涨。下跌方面,油气等周期股陷入调整。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2800只个股上涨,近百股涨超9%,成交额10202亿,重回万亿。板块方面,一体化压铸、TOPCON电池、猪肉、风电等板块涨幅居前,培育钻石、油气开采、贵金属、数据安全等板块跌幅居前。 一体化压铸板块全天强势,其中铭利达涨超10%,嵘泰股份、旭升股份、泉峰汽车涨停,立中集团、万丰奥威等个股涨幅居前
华西证券
×
华西证券优选
微信扫描二维码 ×
华西证券优选
微信扫描二维码 ×
华西证券优选